他对着孙工说,孙工,要不把我的预算书也拿出来,实际上你这预算书里边差距大的地方和我预算书差距大的地方我也看到了,现在再来看看我的预算书。
你也想一想,咱们俩人之间的差距到底差在哪儿?这样也好对比一下,如果你对自己的预算书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那就一块看看。
孙工到了现在才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帅哥,业务上不仅仅是懂预算,而且是非常熟悉,尤其是那个细枝末节上的问题,他都一清二楚。
这次来港城建设,她就觉得自己还真是长见识了。实在想不到,港城建设做预算的人竟然水平这么高,在日昌建工待的时间短,但是她自认为自己的预算水平也算高的了。刚才被印安东问了几个问题,不但回答不上来,而且心理上莫名的产生一种感觉,就是眼前的这个帅哥比自己懂得多,难道港城建设的水平比他们高这么多吗?
想到这里,孙工气势都低了一些。她知道除了自己过来不适应,环境陌生所以表现有点拘谨,实际上他在公司里做预算也是出类拔萃的人,今天碰到印安东算是碰到对手了。
印安东打开自己的预算,一点点的跟孙工又开始对起来。尤其是还跟孙工做的不一样的地方,印安东梦迅速指出来。这让孙工非常惊奇,他很难想象到这个印经理到底怎么做的,这个印经理到底怎么想的,能把这些不同的地方记得这么清楚。
每到有不同的地方,印安东就仔细的在跟孙工沟通,两人商量着,对于那些变太大的价格,孙工也不说理由,直接说到就是他们当地的市场价格动不了。
印安东没有法子,像这种问题根本就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一个价格合理不合理的问题,甚至是价格能不能用的问题。不过对印安东而言,当年的价格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劣势。对当地的价格,虽然多少了解一些,但这种了解也仅仅是从软件上了解,对当地价格的差距实在拿不准。
想到这些,印安东想跟孙工商量,那孙工跟本没不商量,直接说就是当地的价格,而且不能动。
印安东不知道这个孙工说的不能动,到底是为什么不能动?但看到孙工坚决的语气,印安东只好作罢。
好在印安东又重新做了备份,他把最终认为的这些价格敲进去,这样同一个项目与孙工量价基本一致,这样下来,两人对的问题而是在大幅度的缩减。
孙工也感觉到这个印经理并不是不能商量,与自己根本不同,这个印经理想的自己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既不认死理,也不钻牛角尖。
印安东知道刚才注意到了最后的人工费,这个市场价确实低了一些。他只好问了孙工,想再次核实了一下。孙工知道这个印安东问的每一个问题,几乎直中要害,把自己这几年工作的经验都给问出来了。
孙工低声说,市场的指导价偏高,我们在日常投标的时候。对人工费一般都按80%或者90%计取,这样出来的人工费投标才具有竞争力,当然,这是我的经验,也不见得靠谱。
印安东听了孙工这么说,突然想到,这才正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如果说纯粹按照软件上的数据来,那什么人都会投标,孙工说的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他已经发现刚才孙工用的软件,预算书里人工费计取的并不高,但是他不知道什么情况,现在这么一说,正好明白了怎么由来。
孙工对着印安东说,那咱们先把人工费拉平,拉平之后这样整体就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结果,说白了,人工材料这些东西,还是要尊重你们当地的价格,这种当地这个市场竞争的价格。
实际上印安东心里想的非常清楚,他想要的数据,或者说他想知道的内容,正是今天孙工给他提供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整个安装上的预算就敲定了,这也不是哪个领导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