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浓雾锁金秋 > 第四章 太原遗脉
    琅琊王氏王戎、王衍这一代在西晋朝堂上确立了一流士族地位,后来又在王导、王敦的努力之下逐渐发展成了后来的“华夏首望”,但是王氏一族另外还有一支早在琅琊王氏之前就显赫于华夏,是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家族之一。

    这就是与琅琊王氏同出一脉的太原王氏。

    太原郡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晋阳王氏、祁县王氏是最主要的两大房支,故多自称太原郡(并州)晋阳县人,亦或是太原郡(并州)祁县人。晋阳王氏始祖为东汉时的王柔、王泽兄弟。祁县王氏始祖为东汉末的王允。

    现在先说一下太原祁县王氏,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司徒王允任司徒尚书令,后与吕布密谋,设连环,诛董卓,为汉末著名的孤臣。几乎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挽救东汉将倾的大厦于即倒。但是最终大厦还是倒了,不久,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所杀。长子盖、次子景、三子定及宗族十余人皆被诛害,时年56岁。唯有侄子王晨、王凌脱归乡里。

    王允死后,天下大乱。而这一乱,就是好几个世纪。

    王允兄长的儿子王晨、王凌,凭着叔父以死换来的高贵门庭大显于后世,其所在的太原王氏祁县支家族也被推向天下名门。王晨、王凌兄弟俩是在当初叔父被杀时偷着跑出长安城的。王晨的事迹不太显于后世。王凌后来投靠了曹操,颇有将才,屡次兴兵伐吴,在曹魏之时,官至太尉。

    王凌有四个儿子,个个文武双全,小儿子王明山还是当时一个很有名望的书法家。那时,尚名之风已经开始,作为名士的先决条件,一定要有“祖上盛德”。有王允在前面的开山之功,王凌一家完全符合条件,而王凌一家也让太原王氏在曹魏的上流社会星光闪耀。

    可惜,这一次的闪光实在太短。曹魏末年,司马懿有代魏之心,忠于魏室的王凌举兵讨伐。他当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很快兵败自杀。他的四个儿子,被司马懿全部处死,太原王氏祁县支再遭惨烈的家难。

    祁县王氏遭汉末、魏末两次家难后,元气大伤。此后,司马氏代魏。祁县王氏因是罪臣之家,在两晋之时倍受压抑。

    自此,在两晋的舞台上,代表太原王氏登场的,轮到了此前一直山水不显的太原王氏晋阳支。

    不同于太原王氏祁县支,太原王氏晋阳支在魏末司马懿有代魏之心时站在了司马氏一边。

    晋阳王氏自柔、泽兄弟开基后,便成为魏晋盛门。柔子机,仕魏官至东郡太守;泽子昶,史称“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凌年长,昶兄事之”。王昶是与祁县王凌同时的人。但是两人因为站队的选择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命运,甚至影响了自己家族的命运。

    王昶仕魏后官至司空、京陵侯,魏末因助司马氏篡魏有功,子孙入晋后皆平步青云,超级贵族的基础也随之奠定。

    故在西晋时,王柔孙沈以佐命之功官至司空,封博陵郡公;沈子浚,任大司马,父子皆登三公之位。昶子浑,晋武帝时率方面之军灭亡孙吴,实现全国统一,建不世之勋,官至司徒,增封京陵侯爵为京陵郡公,食邑八千户。子济,妻子是武帝女常山公主,官至骠骑将军。浑弟深,冀州刺史。深弟湛,汝南太守。湛从兄默(黯),曹魏时已当上了尚书。默子佑,仕西晋为北军中侯。湛子承,亦当上了东海太守。承从叔遐,光禄勋。

    自晋初至此仅40余年,晋阳王氏可考者十三人,除一人早卒外,其余十二人全部进入仕途,且三人三公,一人尚书,官位都在中级以上,可谓鼎贵一时。

    西晋时期,晋阳王氏,或者说,以晋阳王氏为代表的太原王氏正式进入士族阶层,开始了它的第一个黄金岁月。

    西晋以后,五胡乱华,皇室遭劫,在东南一角建立东晋,晋阳王氏也出现败落之象。

    太原王氏跟琅琊王氏一样,其嫡系在东晋初年就已经渡江,渡江之后,祁县王氏仍然备受打压,日子过得非常不顺。晋阳王氏仍是当代名族,但是地位已经今非夕比,不仅远远达不到琅琊王氏的地位,甚至地位远远低于后来在东晋政坛上崛起的颖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等士族。

    但是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朝不知明日事,无论是备受压抑的祁县王氏,还是渡江以后几乎沦落为二等士族的晋阳王氏,都在暗中不断的积蓄力量,等待着命运的车轮再次发生转向